
如果说俄乌战争是俄罗斯与西方军事集团(北约)的战争,多少代表了世界两大阵营(西方与南方)的对抗,那么接下来的战争是否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国际安全战略意义呢?
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似乎并不容易。
俄乌战争最伟大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俄罗斯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北约,基本上算是打赢了。
这从根本上摧毁了北约军事集团尤其是美国军事力量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个神话的破灭,使许多人看到了世界将因之而改变的必然趋势。
看得最透的,一定少不了犹太人和以色列。所以,巴以战争,黎以战争、伊以战争,甚至是以色列针对整个中东的战争就一定不可避免。
以色列是这个世界上生存危机最强烈的国家。这个应该好理解,毕竟是一个流浪了几千年的民族重新建立的弹丸小国,只要其宿主美国倒下,自己一定是顷刻间灰飞烟灭。
所以,以色列一定要抢在美国倒下之前做强做大自己。
美国表现越不堪,以色列就越着急。
川普能二进宫不排除有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功劳,其目标是将川普的又一个四年作为以色列扩张的历史契机。所以,巴以战争打响的时机选择很巧妙。
在美国大选前一年开始打响又一场战争,逼迫深陷俄乌战争的美国一心二用,首尾不能相顾,既打碎美国和北约在俄乌战争中取胜的梦想,又让美国被动卷入巴以战争,并制造美国必须以保卫以色列为首要使命的局面。美国不能赢得俄乌战争就意味着执政的拜登政府不能赢,为川普当选创造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又能够实实在在地占领加沙和戈兰高地等实际领土,为大规模扩张领土做预演和铺垫。
这样看来,这世界发生的一切似乎还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所有事件的背后貌似都应该有主宰或主导者的力量在起作用。至少从俄乌战争到巴以战争,我们可以这么去认为。
然而,从叙利亚剧变开始,新的冲突与战争好像不再沿着固有的逻辑演进,而是变得模糊而混沌,已经搞不清谁是主导,或者到底还有没有主导者存在了。
我曾经试图用“换防论”解释伊朗和俄罗斯放弃叙利亚,拱手让给土耳其,以实现一剑双雕的目的,让身为北约成员的土耳其出于自身地缘政治安全需要出面主导叙利亚局势,去与早已深陷叙利亚泥沼的美国,以及占领着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的以色列正面对抗。
在叙利亚局势变化的第一阶段,即政权成功更替的阶段,这个思路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当伊以战争开打后,这个判断似乎又面临挑战。
以色列显然在回避与土耳其的冲突,而是坚定地死死抓住伊朗不放。
这当然是要坚守原有的逻辑,拒绝中东换防。最新消息是,叙利亚新政府已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占领,以换取叙以和解。这似乎进一步证明了换防的失败。
当土耳其与以色列开始相互绥靖,中东就必然和依然是伊朗与以色列继续往死里纠缠的中东。
这种变化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一是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并不真想卷入中东乱局,只想解决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问题。
说白了,土耳其只有自己的地缘战略安全考量,没有整个中东的格局。
第二个原因则是俄罗斯和土耳其都认为伊朗完全有能力打败以色列,所以中东不必换防了,就让伊朗继续打下去。
从伊以战争的结局来看,第二种可能性似乎更大。
从目前美国和西方政府、西方和以色列自己的媒体所曝露的伊以战争结果看,此次伊以战争显然是以色列惨败,伊朗惨胜。
最新的以色列《国土报》披露的信息是:“当导弹在8分钟内从德黑兰抵达特拉维夫时,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降维打击。”伊朗使用了全新可变向尾喷和球形发动机技术,实现弹道跳跃,使其难以拦截。
其后果是:以色列的"科研大脑",有2500多名顶尖科学家在那里从事核技术、量子计算等高新科技研究的科研中心被伊朗摧毁,其损失远远大于以色列对伊朗核科学家的斩首行动;以色列海法炼油厂被打击,以色列60%能源供应中断,以色列经济命脉遭受重创;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因被打击而被迫封锁,交通枢纽中断,民航停运,外界补给难以为继;以色列国防军总部被炸,指挥系统瘫痪,军事中枢遭致命打击。 这一切发生在伊朗“30万美元导弹” PK 以色列“2000万美元拦截弹”的巨大成本差异的背景之下,导致以色列日均防御成本超40亿美元,拦截导弹库存仅剩1000枚左右,后续根本无法支撑下去。
更可怕的是,也门胡塞武装也已经获得技术升级,可同步发射“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16马赫),黎巴嫩真主党也获得了技术升级,威胁用伊朗技术升级火箭弹。 按西方和以色列人自己的分析,以色列显然是无法与伊朗继续打下去的。
这是否意味着以色列将不得不放弃扩张欲望,放弃与伊朗死磕到底,转而接受中东换防,以求得暂时的平安呢?
如果真这么简单,中东早就平安无事了。以色列和伊朗都在抓紧备战,双方更大规模的战争一定会再次到来,这几乎是不用怀疑的必然。不想放弃的不只是以色列,更有伊朗及其背后的力量。
既然能够打赢,为什么一定要妥协呢?伊朗投降派已经失势,内奸受到了清洗,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这是否能够说明犹太人和以色列依然在主导美国、中东乃至全球局势?
要下结论,还得提到另一场战争——印巴战争。
为什么伊朗和以色列打起来之前,会先有印巴战争?
印巴战争到底是深层力量主导的,还是印度自己一时头脑发热所致?
印度发动印巴战争与土耳其支持叙利亚政变一样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从其突然发生又很快结束的特点看,与伊以战争其实很神似。
包括美国轰炸伊朗也一样,都是快打快撤,绝不打俄罗斯式的持久战和消耗战。这一切是不是很像事先商量好的,参与各方都在按剧本配合表演?
事情的真相恐怕是,只有俄乌战争是俄罗斯主导的,其他所有的战争都是美国和以色列在主导。通过俄乌战争,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和俄罗斯的实力,其结论恐怕是自信尚存,至少是在牺牲掉美国和北约的情况下保障以色列国土面积扩大 N 多倍的自信尚存。
他们当然也知道,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有一个巨大的变量,那就是东方大国的态度和能力。 打巴铁,再打伊朗,显然不是冲着俄罗斯去的,这更像是对东方大国的试探,搞火力侦察。
巴铁很争气;伊朗虽然与东方大国并无必然联系,但表现也不俗。
这下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西方阵营的底气越来越小,看起来不敢马上大规模开战的。以色列不甘心,他们的态度是与其未来被灭,不如现在就拼死一搏。
趁现在有美国垫背,不搏就是等死。
全世界都看在眼里,所以全球所有国家都已经开始增加军费,整军备战。
大家都知道大战已不可避免,只不过都在等主角登场而已。 该来的一定会来,否则历史就没有必然性。什么时候来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就看川普或者其他谁哪天哪根青筋暴起了。
我要再次强调的是,永远不要相信川普是和平派,不好战,这是自欺欺人。
川普连可能导致严重核泄露事故的伊朗核设施都敢炸,他还有什么不敢做?
文:肖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