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总有那么些外国友人,瞪着一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煞有介事地告诉全世界:“别信,中国那些高科技,全都是‘偷’来的!”
每次看到这种话,我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已经拿了博士后学位好几年的学霸,正埋头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突然,一个还在玩泥巴的小朋友跑过来,指着他的鼻子大喊:“你考试考那么好,肯定是抄了我的作业!”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挺魔幻的。
所以今天,咱们不吵架,也不掰扯那些大道理。我就想当个“故事大王”,给大家讲几个关于“偷”与“被偷”的小故事。
话说有个班级,总共有44门功课。班里有个同学,以前成绩不咋地,但特别努力。可班上总有几个同学,天天说他抄作业。结果期末大考,成绩单一出来,大家都傻眼了。这个被指责是“小偷”的同学,在37门功课上,都考了全班第一。
你没听错,这是澳大利亚一家研究机构的真实报告。在全球44项关键技术领域里,咱们在37项上,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头。而且,这个“小偷”还特别喜欢写论文,申请专利。一年下来,申请了7万多件国际专利,比那个天天说他抄作业的美国同学还多。
我就特别想问问,如果一个“小偷”,最后混成了班级里最牛的学霸,那是不是说明,他偷的那家,是个深不可测的“藏经阁”啊?班上的恶霸看这个学霸越来越厉害,心里不爽了。
于是,他把学霸关进了“小黑屋”,不给他看书,不给他资料,想让他自生自灭。这个被关进“小黑屋”的学霸,就是当年的华为。那段时间,全世界都等着看笑话。芯片不卖给你了,技术不给你用了,看你怎么办?
如果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我们只会“偷”,那这下“失主”把门锁死了,我们岂不是只能坐以待毙?
华为愣是在“小黑屋”里,自己点灯熬油,捣鼓出了一颗叫“昇腾”的强大芯片。这就好比,你把人家的厨房给砸了,还把菜谱给烧了,结果人家愣是在后院用泥巴糊了个灶,还研究出了满汉全席。你说气不气人?同样被关在门外的,还有咱们的航天事业。
当年,人家搞“国际空间站”,就是不带咱们玩儿。那感觉,就像全村人吃大席,就你家没收到请柬。行,你不带我,我自己开一桌!于是,我们埋头苦干,自己建了个“天宫”空间站。
现在可好,人家的酒席快散了,咱们的“天宫”却成了太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更别提“嫦娥”去月球背面溜达那事儿了。那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留下脚印。这技术,我们上哪儿“偷”去?难道是找外星人买的吗?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电动车卖疯了。
但这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就拿电池来说吧,这是电动车的心脏。我们的电池技术,不仅是世界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宁德时代的一块“麒麟电池”,续航能力能把特斯拉甩开一大截。
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悖论:如果一个学生抄作业,结果他的分数比被抄的那个同学还高。那到底是谁在抄谁?
所以,一个马来西亚网友的评论,我觉得堪称“人间清醒”:“我就想不通,如果中国人有能力‘偷’到这么多连别人自己都没有的技术,那他们为什么不干脆自己研发呢?这智商,干点啥不成啊?”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我只是想说,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靠的从来不是什么“偷窃”的捷径,而是几代人夜以继日的奋斗,是每年占GDP超过2.1%的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是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奉献。历史是一面镜子。
19世纪的美国,不也是从学习欧洲开始工业化的吗?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不也是在学习和创新中重新站起来的吗?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身上,就成了“偷窃”?
说到底,他们害怕的,从来不是我们“偷”,而是我们“学”。
他们惊恐地发现,这个曾经落后的学生,不仅学会了,还举一反三,甚至开始出题了。
因为最好的回击,不是争辩,而是继续向前奔跑。当我们的飞船探索更远的星辰,当我们的科技点亮更多人的生活,当“中国创造”成为全球信赖的标志……到那时,所有的噪音,都将成为我们时代背景音里,微不足道的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