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伊朗给全球的亲美派、幻想派都提了醒,落后要挨打,亲美也挨打
2025-06-25 09:36:18

“美国说谈判,伊朗就信了;美国说调停,伊朗又信了;美国说动手,伊朗挨打了。”这不是调侃,而是现实。伊朗核设施被美军空袭、重要将领遭暗杀、导弹基地被摧毁——从信任、幻想到伤害,仅仅隔了三天。

美方对伊朗的突然袭击,不只是一起单纯的军事事件,而是一次外交信任体系的公开撕裂。 时间线回顾很清晰:伊朗在美方鼓动下准备对话,外交部长奔走数国,结果谈判未开始,就被以色列突袭重创。

伊朗刚组织反击,美国又突然下场出手,打击目标直指核心设施。这套组合拳,不仅让伊朗痛,更让世界哑口无言。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接受央视采访时直言:美国的这次打击行动,严重损害其在国际社会的信誉,无论是作为一个国家,还是作为国际谈判的参与方。

言辞不激烈,但份量极重——因为“信誉”是大国行事的核心筹码,而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武器。 

美国背弃承诺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后果恐怕将远远超出它的掌控。

首先,美国自己不再遵守规则体系,那全球“基于规则的秩序”将何以为继?联合国宪章、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章程,全都被美国踩在脚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式秩序的“护栏”已经彻底失效,强权逻辑重新回到台面,谁强谁说了算。

      

 这对全球的影响不可低估。

伊朗之所以接连受创,本质上是太过相信规则、太过信任西方文明的游戏方式。结果,美国一边喊谈判,一边授权轰炸;一边暗示停火,一边实施斩首。 

这不是外交,这是讹诈。

而伊朗的问题也很典型:内部亲美派势力长期存在,总认为“讲道理”可以换来理解,总以为留一手就能避免对抗升级。

结果却是“打也打了,忍也没用”。 

在这种博弈规则下,以妥协求和平者,终将失去和平。

胡塞武装比伊朗小得多,却始终保持强硬姿态,美军反而对其忌惮几分;而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却因反应迟缓、姿态软化,最终沦为美以联手打击的目标。 

这次事件也给了许多国家一个深刻教训:与美国打交道时,不能用“善意推理”作为判断依据。对一个习惯出尔反尔、把合约当废纸的对手,唯一有效的语言,是实力与斗争。  

    

中国对此早有清醒认识。

我们一贯强调“斗争中谋和平”,强调“合作不是退让,沟通不是妥协”。

无论在南海、台海,还是中东问题上,中国都秉持和平原则,但绝不容忍外来干涉或军事威胁。 

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越来越多国家信任?因为我们说到做到,合作有底线,对话有分寸,秩序有规则。

这正是中美博弈中最大的差异:中国靠信用构建朋友圈,美国靠压迫制造“同盟”。前者是共赢,后者是消耗。 

对于伊朗来说,经历这次袭击之后,该是彻底放弃幻想、重新调整战略的时候了。

世界也应意识到:美国不是守规则的大国,而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

真正的秩序,需要靠实力维护,更需要靠可信的伙伴共同建设。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
 
留言板
姓名:
电话:
邮箱:
Q  Q:
提交
免费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