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印巴“5.7空战”中,世界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体系化作战的威力。
然而谁都知道,巴基斯坦的作战方式,不是体系化的完全版。
这套战法既然起源于中国,中国必然有更加完整的招术体系。
果不其然,就在这几天,央视突然进行了相关报道,向世界展示了我们最新的空战战术。
这一战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既摒弃了传统战斗机“狗斗”,也区别于巴基斯坦的“A射B导”的攻击模式,而是升级到了更为先进的“A锁B射C导”的作战方式。
传统的空战模式,已经在中国人的手中改变了模样。
可能以后,中国的“跨代打击”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甚至在配置了数据链后,连古老的歼-7都能干掉美国的F-35。
这是不是我在吹牛?听了以下的解释,恐怕你也会忍不住有这样的设想。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一战术的独特之处,看看我是不是在吹牛。
众所周知,受自身尺寸的限制,战斗机上的雷达,是很难与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相媲美的。
地面雷达功率大、面积大,在广域搜索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很多时候,敌方战机尚未进入我军防区,就可能已经被我雷达精准锁定。
而预警机除了具有大部分地面雷达的优势之外,还具有位置优势,可以不畏惧所谓的“雷达盲区”。
两者配合,可以掌控上千、甚至两千公里左右的天空。
甚至有消息说,我国的地面反隐身雷达,曾经在上千公里之外,捕获了美国隐身战机的信号。
当目标被我们的大功率雷达锁定后,战斗机所需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
它们将不再需要承担传统的雷达探测与目标跟踪、空中格斗任务,而是变成了一个导弹发射平台。
通过数据链,战斗机能够接收到雷达系统传输的目标参数,然后在安全距离之上,直接发射远程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打击。
而在导弹发射后,预警机就可以接手导引工作,保证导弹可以击中目标。
至于战斗机,就可以安全撤离战场,回家开香槟庆祝战功了。
这种攻击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战斗机和敌方缠斗的风险,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飞行员的安全。
这套战术已经在印巴空战中,进行了宝贵的战场试验,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
据相关报道,真正锁定法国阵风战斗机的,是巴基斯坦装备的红旗-9P地空导弹的地面雷达。
而锁定的距离,是在200公里之外,远远超过了欧洲“流星”空空导弹的射程。
等到敌机进入自身导弹的射程后,歼-10CE发射了PL-15E导弹,并在导弹离架之后潇洒离去。
剩下的引导任务,交给ZDK-03预警机来完成,直到最后击中目标。
所以在这次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取得了6:0的战果,自己的飞机,不管是歼-10CE还是枭龙,全都可以在战场上全身而退。
靠着这套体系化作战战术,巴方的战斗机形成了对同代机的压倒性的优势。
甚至我们还可以展望,即使是美国的FA-18,甚至是F-35来了,也未必能在歼-10CE面前讨得到便宜。
有了巴基斯坦空军的“珠玉在前”,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解放军来使用这种战术,情况必然是更加让人神往。
因为我们的手里,可是有霹雳-17、霹雳-21这样的超远程空空导弹。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40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发射导弹,摧毁敌人。
同时也意味着,只要是能挂载霹雳-17导弹的飞机,就可以进入这套体系之内,哪怕是被看作“老大爷”的歼-7。
这还是真有可能的,巴基斯坦的枭龙,不就是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吗?
不管是什么飞机,在这套体系中,他们的角色都不过是空中发射平台,打完导弹就可以回家,轻轻松松。
从这套作战体系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正在推动的一个作战思想:
通过体系化、信息化作战方式,逐步消除单个武器的代际差别,重新让战术和智慧主宰战场。
在我们的作战体系之下,无论敌方的武器多么先进,只要闯入我们的作战网络,都将难逃被摧毁的命运。
当然,我们的这套作战体系,在防守时可以不顾代际差,但是在进攻时,却对武器的先进程度有着巨大的要求。
比如说,如果敌我双方,都是用我们的这套作战体系的话,那么比拼的就是飞机的隐身性能、电子战能力和预警机的性能。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歼-20、歼-35,甚至两款6代机,就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了。
它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特性,对敌人实施穿透性制空战术,抢先打掉他们的雷达系统,为后续的火力覆盖开路。
当然,我们的隐身战机,还可以以自身作为信号中继,指挥隐身无人机去打击敌人,这样的效率同样很高。
既然我们的战术如此优秀,那么央视那么大张旗鼓地宣传,我们就不怕外军学了去吗?
敢于亮剑,自然是因为有让别人学不来的底气。
因为从现在的情况看,在导弹射程和预警机探测距离两个最核心的技术指标上,外军都和我们差了不少。
预警机部队
如今,美军已经装备的最先进空空导弹,是AIM-120D。
这种导弹的射程,是在160-180公里之间,还不如我们的霹雳-15标准版。
而他们还在试验阶段的AIM-260导弹,射程是在260-300公里之间,同样不如我们的霹雳-17。
至于欧洲方面的空空导弹,如今射程最远的是“流星”,射程在150-160公里之间,下一代则是连ppt都没写出来。
而中国还在研制阶段的霹雳-21超远程导弹,射程据说已经达到了1000公里左右,与我们空警-3000预警机的探测距离正好相辅相成。
这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阶段的空空导弹,我们都已经在射程上远远超过了对方。
更何况,我们的导弹还有非常优秀的引导系统,光是霹雳-15,就可以构筑80公里的不可逃逸区。
一旦被我方雷达锁定,敌机不会有任何逃生的机会。我们的战术完全可以保证,让对手在发射导弹前,就被我们的导弹干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媒体,了解到一个更让人惊叹的消息:
中国现在已经不满足于“A锁B射C导”,而是积极构建地、空、天、网的“四位一体”的作战体系。
在这一新的体系中,除了地面雷达和空中平台外,侦察卫星也参与到了作战当中。
在作战时,卫星能够提供“上帝视角”一般的视野,在全球范围内监控战场,并为战斗机提供目标指示。
有了卫星的参与,空军的全域感知能力就更强了,甚至可以在数千公里外,便发现并跟踪敌方目标,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远程精确打击。
曾几何时,中国空军在听说美国装备了F-22时,要制定出悲壮的“极限八换一”战术。
而今,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不仅在战斗机上追平、超越了对手,还在战术层面进行碾压。
我们的这套体系化作战理念,必然可以重新定义未来空战的规则,并且让我军始终保持压倒性的打击优势。
而且,随着6G网络研制的加速,这套作战体系,甚至可以被用在海战和陆战之上。
到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就真正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档的存在了。
参考资料:
1、央视网《“A锁B射C导” 央视又爆猛料》
2、光明网《现代空战不是单打独斗——看印巴冲突中的空战体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