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CIMT2025展出的五轴加工中心的主要亮点及发展趋势
2025-05-26 13:35:50

一、总体情况

CIMT2025机床展期间,工信产业研究院组织专家组对五轴加工中心企业进行调研,共调研企业132家,其中国内企业98家,国外企业34家,共计调研展品超200台套,国产五轴加工中心呈现多元化创新趋势和广泛应用场景。

二、主要亮点

(一)高精(超精密)高速成为五轴加工中心追逐的焦点

本届展会展出五轴加工中心在高精、高速、高效方面相比之前展会,进一步提升,典型代表企业有北京精雕、大连科德、深圳国讯机械等

北京精雕生产的JDMR800精雕五轴高速加工中心,该设备采用精密直驱技术,实现0.1μm级进给分辨率与1μm切削精度,机床标配24,000rpm电主轴,通过热补偿技术和振动抑制算法保障长时间加工稳定性,满足复杂高精度曲面零件加工。

大连科德(15910974236)生产的DMC55Up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机床采用高刚度龙门框热对称结构,机床标配精密电主轴,最高达42000rpm,转台采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导轨面采用精密刮研技术,安装精度≤2μm,各轴负载均衡分配,可实现中小规格高精密零件高速高效高精加工。

深圳国讯机械有限公司(13522079385)生产的E500LP-超精密加工中心,该设备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和主动减振装置,采用先进的多轴联动技术和纳米级定位系统,搭配自主研发的AI工艺优化系统,实现定位精度可达±0.1μm,重复定位精度±0.05μm,叠加自动补偿刀具磨损并优化切削参数,解决复杂工况下的加工稳定性。

(二)车/铣/磨复合成为复合类五轴加工中心主流

本届展会展出复合类五轴加工中心以车/铣/磨复合为主,典型代表企业有温岭东部数控、山东豪迈、北京博鲁斯潘等。

温岭东部数控生产的CTX45-1600型卧式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卧式阶梯轨、正交动柱式结构,配合B轴单摆头、双工件主轴和中心架或下刀塔,具备X/Y/Z/B/C五轴联动功能,以实现回转类零件车、铣、镗、钻、铰孔、攻丝、B轴倾斜、斜面钻孔等复杂曲面的高速、高精度加工。

豪迈数控生产的机床XHS630-C立式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高刚性龙门式整体铸造床身,搭载大扭矩电主轴(135Nm,S6工况)和双直驱摇篮转台,通过工序集约化设计和集成温度补偿、断刀检测等智能化功能,实现定位/重复精度0.008/0.005mm及钛合金、模具钢等高硬度材料的粗精一体加工。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13501282025)生产的VMC630UP-5i超精密五轴联动光学铣磨中心,采用双立柱框架结构和高精度摇篮转台、搭配24000r/min高转速电主轴,支持±130°大角度摆铣,集成全封闭静压导轨技术、±0.05℃精度温控系统、智能误差补偿功能,实现复杂曲面的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和亚微米级加工稳定性。

(三)定制(模块)化五轴加工中心崭露头角

本届展会五轴加工中心定制(模块)化产品展现两点,典型代表企业有杭州蕙勒智能、海德曼、格力智能等。

杭州蕙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EM1100S自动化解决方案,集成高精度运动控制、模块化机械结构和先进视觉系统,内置AI算法,达到±0.01mm的重复定位精度、15ms/轴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实时质量分析和生产数据追溯,助力用户实现降本增效的智能化升级目标。

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15910974236)生产的VE6000i五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倒立式高刚性大扭矩内置车主轴及铣削电主轴、BMT65动力刀塔,实现高精度复杂零件多工序加工。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A-FMB3020D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采用模块化机械结构、高速直驱技术,实现快移120m/min,加速度1.1G,满足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压铸件高速高效加工。

三、趋势研判

(一)高精高速化与复合工艺集成趋势明显

本届展会展出的多款国产五轴加工中心展现出明显的高精度、高速化特征,直线轴快移速度普遍达到80~120m/min,主轴转速最高可达15000rpm以上,标配加速度1g,满足高动态响应需求。在加工能力方面,越来越多设备支持一次装夹完成零件的五面或复杂曲面加工,具备铣、钻、镗、攻丝等多工序复合功能,特别适用于高附加值零部件,如航空发动机叶盘、新能源汽车一体化结构件等。结构设计向桥式A/B轴、摆头+转台形式演进,兼顾刚性与灵活性,显著提升多面一致性和加工稳定性。这种高效复合化发展趋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分工序、低效率的工艺链模式。

(二)智能化、平台化成套应用持续推进

智能化已成为本届国产五轴加工中心最鲜明的技术特征之一。从控制系统层面看,“飞阳”、“GNC62”、“华中10型”等国产数控平台持续有改进,融合AI算法进行切削参数优化、热误差实时补偿、自动路径调整等操作,显著提升机床的决策能力与工艺自适应能力。从系统集成层面看,多家厂商已实现与数字孪生平台、MES系统、远程诊断中心的深度打通,形成完整的“设计-制造-检测-维保”闭环。例如,普什宁江、北京精雕等企业的机床已支持数字巡检、智能换刀预测、自主生成加工工艺方案等功能,推动五轴加工中心从“硬件设备”迈向“智能节点”。未来,具备平台化思维与数据闭环能力的国产五轴机床将在智能制造生态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三)关键核心功能部件国产化能力显著增强

本届展会充分展现了国产核心功能部件的快速突破。无论是直线电机、力矩电机、刀库、转台,还是高精度滚珠丝杆、轴承与主轴单元,均有国内厂商实现批量供货。多款展品国产化率超过85%,部分厂商已基本实现主机+核心部件的完全自主配套,不再依赖进口件。如科德数控自研主轴系统、转台装置与伺服驱动,结合自主GNC62数控系统,形成全链条国产化解决方案。沈阳机床的“飞阳”系统亦集成智能负载控制与能耗分析,助力系统级节能降耗。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整机交付能力与稳定性,也显著降低高端五轴设备的综合采购与运维成本,为行业客户带来更具性价比的选择空间。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
 
留言板
姓名:
电话:
邮箱:
Q  Q:
提交
免费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