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多时间没有发文,太多网友私信催更。人在旅途,本职的工作要做,实在难有时间写网文,很抱歉。本想就过去两周里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做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文章,已构思好了,无奈人很疲惫,今天还是先写篇简单的短文说说印度这个奇葩国家,系统性的分析放到下一篇再写。
我一直想去印度看看,却始终未能成行。根本原因还是担心在那里的安全问题,包括生命财产安全,也包括基本生活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在新加坡等地吃过印餐,但每每想到恒河的污染状况,以及高达50多度的气温,以及从机场到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是粪便满地(不只是牛粪,更有满大街的男女随地大小便),臭气熏天,蚊蝇飞舞,就开始打退堂鼓,不敢冒然前往。
印度的圣水恒河的现状有个朋友曾经在印度做外交官多年,谈到印度的真实现状,他的说法更是令人恐惧。他说,真实的印度其实算不上一个现代文明国家,而是类似中国商代的部落联盟。尽管表面上印度只有27个邦,但实际的原始部落有100多个,地方语言有1650多种,光印度官方语言就有22种。这还只是印度官方的数据,印度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个原始部落,到底有多少种部落语言,其实连印度政府都搞不清楚。尽管印度官方的数据显示印度的文盲率只有约40%,但这个数据显然与印度社会的真实状况并不相符,真实的印度文盲率应该在60%以上。
印度有这么多种族和原始部落,不仅是语言文字不统一,连度量衡也没有统一。
即使不是中国商代的文明程度,至少也不会比中国的战国时代更先进,毕竟还没有经历过秦始皇的文化大融合(书同文)以及促进商业贸易公平公正的计量标准化(车同轨以及度量衡的统一)。
没有标准化何来工业化?这样的社会显然与现代文明还有太远的距离。
印度发明了佛教,但最终依然回归了众神崇拜的印度教。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佛教是无神教,而且是逻辑学的鼻祖,回归印度教显然是从哲学倒退到神学(如果说佛教是宗教哲学,那么印度教混乱而原始的众神崇拜显然连宗教哲学都算不上)。所以,从根本上讲,印度也是一个没有哲学思想的地方,更如何遑论其科学之精神?
印度显然是这个地球上最原始的部落社会之一,其文明化程度其实比非洲还落后。
这样一个原始部落社会,说他要实现工业化,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强国,如果不是梦话,就是疯话。
这还不是印度能否工业化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印度的自然条件。
人们总是以为这地球上气温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赤道国家,其实是忽略了印度的存在。印度的气温,近年来几乎每年都要上全球热搜榜,动不动50℃以上,而且逐年在升高。
印度最繁华的北部地区有7亿多人口,那里夏季气温差不多都在45℃以上,这样的极端高温,与工业化道路有关系没有?当然有。正是这样的极端高温气候决定了印度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强国。科学界研究的数据表明:当温度高于27℃时,每升高1℃,生产力会下降4%。当气温达到48℃时,生产率会下降80%。也就是说,当极端高温出现时,生产就必须停止。
在一些人大肆炒作印度人口优势的时候,尤其是在拜登的“印太战略”时期,全球制造业巨头如苹果、波音、富士康、戴尔、惠普,甚至包括中国的联想、小米等知名企业都曾积极涌入印度市场。
几年下来,成效如何?印度产苹果手机在美国和全球成了垃圾产品的代名词,人们开始普遍抱怨印度的劳动效率太低,生产质量没有保障,电力和能源成本太高,同时也在抱怨印度政府的腐败和没有诚信。动辄对外资企业巨额罚款,印度政府的抢劫并不比印度民间的抢劫和强奸案频率低多少。
从大家的抱怨看,多数还是聚焦于印度的文明化程度和社会治理水平,却忽视了印度极端高温气候所起的决定性作用。高温天气当然需要消耗更多的电力能源来降温,但在50多度的高温之下,电力和制冷设备自身都很难保障正常运行,这又如何能保障生产效率呢?当气温超过37℃时,奶牛产奶量会降低20%,如果气温超过45℃,奶牛不能产奶。奶牛是动物,人也是。高温下奶牛不能产奶,人又如何能正常劳动呢?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超过45℃的高温下,人即使躺着不动弹都活命困难,还谈什么劳动与效率啊?哈佛的研究表明,全球气温每上升1℃会导致全球GDP下降12%。这讲的是全球气温上升的影响,对局部地区而言,极端气温的影响显然要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后果。
尽管印度的生产力极其落后,一定程度的工业化带来的增长效应比工业发达国家要表现得更为明显,但这与走工业化强国道路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5℃以上高温的印度,真正能做的就是在菩提树下躺平,别的都是想太多了。佛祖在2500多年前就在菩提树下悟出了四大皆空,恐怕与印度的地理气候也不无关系。
地理气候决定文化基因,文化基因决定文明程度。
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和工业文明与印度永远关系不大,这是老天决定的。
“印吹”们一直说,在美国的印度人远比中国人要活得滋润,因为印度人比中国人更团结,也更勤奋,印度的基础教育似乎也比中国更好,所以印度人在美国挤入了上层社会,美国各大企业的高级主管有许多是印度人就是明证。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想要与印度联手打造所谓“印太战略”时,印度人的确很吃香。
但是,今天的情况还是这样么?作为美国制造业的明珠,波音公司一度被印度人掌控,从总裁到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有太多的印度人。可残酷的现实是,大家都看到了波音今天的下场。美国人已经开始反思波音的问题,不仅把印度籍总裁换了,还裁撤了1.7万多名印度籍管理者和普通员工。
不仅是波音,美国几大巨头企业都在对印度人展开审视清理。当然,这种审视清理并不是意识形态的范式,而是对技能、态度、腐败和裙带关系的审视和清理。这在本质上就是对一个族群的科学精神和制造底蕴的否定。
这多少说明,即使是离开了特高温的气候环境,但已经形成的文化基因并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轻易改变。印度的确是个很奇葩的国度,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众所周知的典型印度精神:不吃牛肉却特能吹牛皮,其吹牛的水平绝对是世界第一,即使是川普这样的人,面对印度的穆迪也一定是小巫见大巫。
这样的奇葩国度,说要搞工业化,而且要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至少川普明显是已经不敢相信了。
除了“印吹”们,还会有谁相信呢?
文:肖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