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美日内瓦会晤后的斗争策略
2025-05-15 13:24:05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之后,我看到境内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老美那边的声音是觉得特朗普政府输了,国内呢?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是中方做出了不该有的妥协。

那么,哪一种声音才更符合事实?

这里谈谈我的观点。

我们做时政分析,很多时候不应该凭感觉做判断,更可靠的是要依靠缜密的逻辑。

这样做出的判断才更有可能接近真相。

举个例子。

5月11日,中方宣布日内瓦会晤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当时很多外媒预测中美关税可能会下调到50%—60%左右。

我的预测却完全不同,5月12日早上我发朋友圈的预测是,美方对华关税可能下调到34%甚至更低(事实是30%)。

毫无疑问我的这个预测更接近真相。

讲一讲我当时这个预测的逻辑依据。

首先,中方是什么时候硬怼美方的关税战的?

4月2日之前,美方先后对华商品加征了20%所谓芬太尼关税。

当时中方相对比较克制,只是对美方能源与农产品加征了10%—15%关税。

一直到4月2日,美方再次对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中方才开启全面反击——

对美国商品同样无差别加征34%的关税。

所以,如果日内瓦会晤中美谈判结果是将关税下调到50%左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方某种意义上认可了当初美方对华商品加征34%关税的合理性。

那后来的关税战不就是白打了吗?

如果谈成这个结果,中方怎么可能宣布取得实质性进展?

所以美方关税下调幅度一定远远低于50%这个数字。

具体是多少呢?

首先20%的芬太尼关税比较复杂,这不是短期中美能够谈拢的(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谈)。

所以美方下调关税的幅度大致就在20%—50%之间。

20%—50%取中间数就是35%。

既然中方宣布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这个数字应该更靠近20%,而不是更靠近50%。

35%低一点就是34%,所以我才预测美方下调关税是34%甚至更低的依据。

下面我就继续用缜密的逻辑分析日内瓦中美联合声明背后的东西。

 怎么看待这个联合声明?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联合声明美方得到了面子,中方得到了里子。

为什么?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是站在美方的角度。

美方得到了三样东西。

其1,数字上的表面“胜利”。

中美联合声明一出来,国内一些机构以及外媒都是这样报道的——

美方对华商品关税下调到30%,中方对美商品关税下调到10%。

从数字对比上看,美方好像是获得了胜利。

实际上上述数字是有问题的。

要理解中美联合声明的内容,我们要简单回顾一下中美关税战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步。

——第一步,在4月2日之前,特朗普以芬太尼为由给中国商品先后两次累计加征20%关税。

对此中方的反制措施也是2次,分别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农产品(猪肉、鸡肉、小麦、玉米、棉花、高粱、水果)加征10%—15%不等的关税;

同时将12家美国公司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取消美国部分大豆出口商资质,对15家美国实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第二步,4月2日,美国对华商品加征34%所谓的“对等关税”,中方立刻反制对美国商品也加征34%关税

——第三步,中美关税战升级,互相再加征91%关税,其中中方还对美国实施全面的禁止稀土出口。

现在这个中美联合声明谈的第二步与第三步的事情。

34%对等关税其中的24%关税暂停实施90天,保留10%的关税,91%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

第二步之后中国对美国全面禁止稀土出口的措施也取消。

第一步芬太尼关税战本次联合声明根本都没提及。

所以,如果出一个简版,应该是这样:

90天之内,美国对华商品目前是加征30%关税,中国对美国商品部分是加征10%关税,但是对于美国农产品与能源产品是加征20%—25%不等的关税。

其2,中方取消稀土管制出口,这样特朗普政府就可以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军工产业有个交代了。

在中美谈判之前,在国际市场上中方管制的稀土价格已经翻了三倍,而且一货难求。

现在中方放宽了稀土出口让美国制造业可以喘口气了。

其3,特朗普政府给其他国家关税谈判树了一个标杆。

之前我就有一个判断——

大致就是中美如果谈不拢,那么美国与其他国家也不大可能谈得拢。

事实就是如此,现在对美国而言除了中国之外经济上最有分量的还有两个对手,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欧盟。

日本与欧盟非常强硬,欧盟拿出反制关税清单,日本放言要拿国债当筹码。

这让特朗普政府非常头痛,也骑虎难下。

现在美国与中国谈成这样一个结果,就给欧盟与日本树了一个标杆——

我与中国的谈判就是34%关税只有24%暂停90天,另外10%保留,还额外加了20%芬太尼关税。

未来美方与欧盟、日本按照这个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哪怕美方做出一定的让步,哪怕最后对等关税只加10%对于特朗普政府也是大获成功。

以上就是美方赢得面子的逻辑。

那么中方赢得里子的逻辑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无差别加征30%关税,而中国对美国商品则是加征10%、20%、25%关税。

好像是中国吃亏了,但是仔细分析却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分析中美双边贸易出口结构。

我们来看中国对美出口。

之前我就有一个判断,中国出口美国单位价格较低的商品(50美元以下)竞争力非常强,即便老美加征145%也影响不大。

后来这个判断得到印证。

前段时间哪怕是145%的关税,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平台就通知中国企业继续发货,关税由美国企业承担。

真正影响较大是单价价格较高的商品,比如手机、电脑、机器人、电器、机械设备等等。

但是这些商品技术含量高,应对关税弹性较大。

30%的关税,国内企业承担部分,美国企业承担部分,这个生意是能继续做的,最多是利润低一点。

所以,即便加征30%的关税中方对美出口依然能保持较大的贸易额度(我估计应该能保持在2024年的80%以上)。

依托外贸的工厂不至于倒闭,相关就业影响不大,外贸企业也可以喘口气了。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对华出口。

美国对华出口最重要的商品有几项,一个是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一个是农产品,一个是芯片、精密仪器设备;

在特朗普对我们加征20%关税的时候,中方反制就是针对性打能源与农产品。

芯片、精密仪器设备我们没有打原因是这类高科技产品找不到可替代产品,与农产品与能源完全不一样。

现在农产品与能源我们还是加征20%—25%关税,说实话,农产品与能源价格弹性是很低的。

中方一下子加征20%—25%关税,导致这两项产品已经很难对华出口了。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西方禁止俄罗斯石油出口,俄罗斯就给了一个政策,石油天然气价格打八折,然后就有无数人涌入俄罗斯搞走私。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方目前对美国能源与农产品加征20%—25%关税,其实也就变相禁止了美国能源与农产品对华出口。

所以,目前的关税政策就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们的高价格商品在30%关税背景下至少大部分还能出口美国,也就是利润少一点;

美国能源与农产品在加征20%—25%关税背景下基本没有出口中国可能性;

这就是中国赢得里子的逻辑。

美方是否清楚这个自己只是赢得面子,却让中方赢得里子的逻辑?

他们当然清楚。

所以,本次日内瓦会晤留下一个巨大的BUG。

这个BUG就是中美双方对中方对美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小包裹的关税问题。

之前特朗普已经签署行政令,要对中方跨境小包裹征收125%关税(联合声明发布之后特朗普又签署行政令将这个关税调整到54%)。

这个问题居然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只字未提!

所以,现在中美双边贸易就出现一个奇葩的现象。

正常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加征的关税是30%,但是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美国的小包裹关税竟然是54%!

这当然不是中美谈判人员的疏忽,而是美方故意留下这个BUG。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中方通过跨境电商对美出口的小包裹是个小事。

中国每年对美出口的小包裹有十几亿个,平均每个包裹即便价值按照70美元计算,这就是1000亿美元的出口产值。

这么大的产值要养活多少企业?

中美不是还有一个贸易磋商机制吗?

这个贸易磋商机制未来大概率就是美方以中方跨境电商包裹的关税豁免问题争取换取中方对美方能源、农产品加征的关税的豁免。

这当然是美方的如意算盘。

中方大概率是不会用能源与农产品关税豁免,与美方交易跨境电商小包裹商品关税豁免的。

为什么?

还是那个原因,中国单位价值较低的商品在美国竞争力太强了!

比如浙江工厂生产的咖啡杯,我们出厂价是0.8美元,在纽约超市标价是48美元;

中国工厂生产的蓝牙耳机出批发厂价3美元,美国德州工厂出厂价是22美元;

义乌生产的LED灯泡报价0.5美元,而密歇根工厂生产的同类产品报价是22美元;

深圳生产的空气炸锅59人民币质保3年,而芝加哥生产的同类产品报价是499美元质保半年;

所以,即便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小包裹征收54%关税,中国这些低价割商品依然在美国有足够的竞争力。

用这个来换取美方能源与农产品关税豁免,中方就太吃亏了。

所以,中美联合声明发布第二天,5月13日,外交部发布了这样一个声明:

插图新闻:外交部:美方芬太尼关税严重影响中美禁毒合作。

这其实就是中方的定调,美方以芬太尼为借口加征的关税只能在禁毒(芬太尼)领域内谈判解决。

同样也是明确告诉美方——

美方不取消20%芬太尼关税,不但中方反制美方农产品与能源10%—15%关税不可能取消,同时还会严重影响中美的禁毒合作(美国毒品泛滥问题会更严重)。

最后再谈谈国内为什么也有声音认为中方做出不该有的妥协。

在一些国人看来,这一次中方就该强硬到底。

美方不取消特朗普上任以来加征的所有关税就不与美方达成任何协议。

这个想法很热血很民族主义,但是不够冷静与务实。

我们暂且不谈假如中美禁绝对国内就业影响有多大,高盛测算的中美维持100%以上的关税会导致国内1600万人失业。

我们就谈现在的国际环境。

过去我一直说,现在与老美开战我们其实是侧着身子作战,前面要与老美打,后面还要防着被别人打黑枪。

这个可能打黑枪的就是欧盟。

中美互怼关税战,欧盟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商品对美出口断绝之后,将过剩产能大规模向欧盟倾销。

想到中国高达几千亿美元的过剩产能在人民币贬值叠加出口退税支持下排山倒海一样向欧盟涌去,欧盟就心里发慌。

所以,从4月2日开始,欧盟高层一直与中方保持密切接触。

欧盟也一直劝说中方与美方尽快达成协议,甚至在中美互怼关税到100%以后,4月28日欧盟突然对中国高空作业升降设备加征最高66.7%关税。

这其实就是欧盟对中方的一种警告——

希望中美双方尽快坐下来谈判达成协议,恢复至少是基础的贸易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抱着不取得彻底胜利(美方取消所有加征关税)就绝不妥协的态度,那么只会将欧盟推向敌人的阵营。

欧盟为了保护自己的制造业可能不得不对华商品竖起关税壁垒。

那么意味着我们将同时与美国欧盟打贸易战,这将让中方极为被动。

相反,中美相互大幅度下调关税,恢复一定的贸易状态,反而可以解除欧盟的后顾之忧。

让欧盟在中方与美方博弈中不说是伙伴至少也不成为敌人。

现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中美欧已经有点三国杀的味道。

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中,中方目前的选择是最优解。

5月13日,特朗普再次抽风,对外宣称——

中美如果在未来90天内不能达成协议,那么他将再次大幅度加征对华关税。

特朗普为什么在中美刚刚达成阶段性协议之后再次抽风?

这是给中方极限施压吗?

我觉得不是。

逻辑很简单,特朗普团队很清楚,现在中方对美方已经不是特朗普1.0那个策略,而是强硬斗争绝不姑息。

特朗普只要敢大幅度提高关税,中方一定毫不犹豫硬怼回去。

那将导致中美再次回到之前互相100%以上的关税状态,现在的美国已经承担不了这个后果(否则就不会有日内瓦的会晤与中美联合声明)。

所以,特朗普的这个警告与其说是对中方施压,不如说是给欧盟间接施压与讹诈——

中美未来还有很大可能性再次爆发关税战,欧盟你最好尽快与我达成贸易协议。

未来美欧日的谈判,以及中美贸易磋商机制的谈判才是最大的看点。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
 
留言板
姓名:
电话:
邮箱:
Q  Q:
提交
免费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