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MT是全球四大国际机床名展之一,与欧洲EMO、美国IMTS、日本JIMTOF齐名。CIMT2025会场规模达31万平方米,约为CIMT 2023的两倍,共有约2400家来自30多个国家的企业参展,创下历史规模之最。MIR 睿工业分析师们通过现场调研发现,中国机床产业正经历两大结构性跃迁:
国产厂商以“技术迭代+场景攻坚”弯道超车——五轴加工展机两年内从50台飙升至400台,AI技术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推理引擎(如清峦福兴TCK2100SYY实现语音编程,调试效率提升90%),并深度聚焦新能源电池托盘、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复杂场景;
市场逻辑从“价格内卷”转向“质量竞争”——拓璞数控碳纤维五轴精度突破±0.002mm,北京精雕以微米级加工技术抢占高端市场,外资品牌则加速布局绿色机床(如马扎克能耗降低49.7%)。
这两大主线贯穿国产五轴规模化、一体化成型、直线电机驱动、复合加工集成等八大趋势,推动行业正式迈入“精度与能效双驱动”时代。
趋势一
国产五轴迈向规模化
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复杂零件加工需求的激增,国产五轴机床凭借高性价比、定制化服务及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优势,正逐步打破国外垄断。上海拓璞的幻影系列、大连科德的KMC系列、埃弗米的GMU系列、北京精雕的JDGR系列已经在航空航天、精密模具等领域批量应用,甚至反向出口到德国、日本。在CIMT 2025上,MIR 睿工业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国产五轴机床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例如山东豪迈、黄鹄、格力、杭州蕙勒、铁骥五轴、杰鹰五轴、至臻五轴、友崴五轴等。
拓璞数控在CIMT 2025上,正式推出全球首发的幻影家族龙门五轴机床及鲲鹏家族自主生态新品。幻影家族龙门五轴机床包括超高精度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B-G系列、超高速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B-B系列、超大跨度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B-L系列。值得注意的是,幻影家族全系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移动部件,重量仅为传统钢结构的25%~50%。
格力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新品——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A-FMB3020D。目前,产品已交付至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
杭州蕙勒展示了U5-800五轴加工中心新品,此产品拥有±0.003mm的微米级精度和15000rpm的高速加工能力。目前,已与多家模具制造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约合作。
东莞华汇铁骥数控机床展示了TG1200超大摇篮五轴加工中心,X/Y/Z轴行程1200/1450/1000mm,A/C轴行程±140°/n×360°;主轴最高转速12000r/min,快移速度80m/min;对镗孔同轴度<0.01mm,工作台最大承重3000kg。
趋势二
从“多工序拼接”到“一体化成型”
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降本需求的激增,一体化压铸技术成为重塑汽车制造流程的关键点。这一技术通过将数百个传统冲压件整合为单一压铸件,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更通过“一次成型+智能加工”模式,将车身结构件制造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数分钟,成为新能源车企实现规模化交付的突破点。在本次展会中,厂商们也展示了各自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创新成果。
马扎克一体化压铸制造工艺的新机型FF1250HL,CIMT2025展会首次在中国发布。针对新能源汽车一体式压铸大型零件加工而开发的一款设备,适合中、大型零件的多面加工,1550*1250*700mm行程,60m/min快移,标配三轴中空冷却丝杠,配置五轴转台,可实现五轴四联动功能。
格力发布的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A-FMB3020D,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前机舱、后地板、电池pack箱总成等大型一体化压铸件加工。
济南二机床展示了XHBSV2517×33i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压铸零件加工智能生产线,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前机舱、后底板及电池托盘等大型一体化压铸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
趋势三
直线电机驱动技术重塑高速高精加工新标准
直线电机驱动技术正在颠覆传统滚珠丝杠/齿轮齿条传动模式。相较于传统机械传动,直线电机通过非接触式直接驱动,消除了反向间隙、摩擦损耗等固有缺陷,将机床动态响应速度提升50%以上,定位精度突破±0.001mm,寿命延长至10万小时无维护。然而,其低刚性缺陷也倒逼厂商在结构设计、材料创新与智能补偿领域展开深度攻关,推动行业向“速度与精度兼得”的方向进化。
广数控在CIMT2025上,展示了直驱数控机床整体解决方案与增材技术一体化成果,包括直驱伺服驱动、直线电机等,确保直驱应用稳定可靠。
巨冈精工展示的5轴桥式加工中心CBS800、天车式5轴龙门加工中心GE6030、5轴卧式摇篮加工中心A13均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技术。
趋势四
外资品牌强化中国市场,加强本地化生产
透过CIMT 2025,我们可以看到外资机床企业正通过加强本地化生产,来应对中国客户对快速响应、成本优化及合规运营的迫切需求。据了解,超60%的外资机床企业已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这一趋势将加速高端技术向中国市场的转移。
DMG MORI展示了平湖工厂所生产的DMU 75c monoBLOCK铣削加工中心搭配PH Cell托盘搬运系统及DMU 50c铣削加工中心,这两款机床得益于运输距离短和中国本地生产,可以快速交货。
格劳博在CIMT2025展出的四轴通用加工中心G400是全球首展,已实现在大连的本地化生产。
达诺巴特集团(Danobatgroup)在CIMT 2025上,举行中国本地化战略发布会。中国区CEO乔·桑滕斯表示,本地化是集团的必然选择,中国市场尤为重要。2025年,集团将在中国推出铁路专用MV镗床和紧凑型立式磨床VCG。
趋势五
复合加工技术实现全工序集成
复合机床是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这类机床可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多道工序,极大地减少了工件装夹次数,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误差,同时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缩短了生产周期,尤其适配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小批量、高复杂度零件需求。
迪恩机床展示了DNX系列多轴车削中心(DNX 2100SB、DNX 2100S),最大的特点是效率高,利用一种刀具就可以进行倾斜面加工,且最多可安装60个刀具。通过单次装夹即可完成车削(turning)和铣削(milling)工艺,无需传统工序中转移工件的步骤,显著减少非加工时间(如工序转移和设定时间),支持更复杂的几何形状加工,例如配备B轴(0.0001°精度控制),未来将会大量地应用在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海天精工展示了HF160MT五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发动机机匣一次装夹完成铣削、车削等多种加工工艺。HF160MT五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适合于民用航空、能源动力、半导体等行业。
宝鸡机床展示了BHR500V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具有4联动(选配5轴联动)、车铣复合、高速高精等特点;CH7265Y车铣复合中心,可在一次安装下完成复杂零件的大部分或全部工序加工。
星火数控在此次展会上展示了大型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该设备以“一次装夹,全能加工”为理念,可实现复杂空间曲面五轴联动加工,为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提供高效精密加工方案。
浙江杭机展示了能够一次装夹完成航空叶片榫头、叶冠的复杂曲面磨削,并且支持柔性制造系统集成的五轴磨床。
魏因加特纳展示了mpmc系列万能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可提供多种选择,mpmc从系列 700 到系列 2800,满足客户对尺寸规格的各种需求。在一台机床上实现车铣、铣削、旋风铣三种不同的工艺,一机万能,一次装夹、全部完成。
东风设备展出的DLU500车铣复合五轴高速加工中心可加工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包括异形件、曲面件(如叶轮,叶片),可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医疗、模具等行业。
趋势六
深度融合智能化与数字化
目前,智能化与数字化正从设备层的功能升级迈向“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条。通过数据实时采集、AI自主学习与动态修正技术,制造业正突破传统经验依赖,实现加工精度、效率与稳定性的系统化跃升。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数据贯通生产全流程——从单台机床的自主优化到工厂级智能协同,推动制造业向“零缺陷、零浪费”目标加速逼近。
雷尼绍在展会上展示了其创新的智能制造数据平台Renishaw Central。该平台可从Equator比对仪、坐标测量机或数控机床采集精确的制程和测量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识别偏差,自动将修正值发送至相关制造机器。它还能连接所有机器,集中存储数据,实现对整个工厂的掌控,从而识别工件是否接近超差,并自动更新数控机床,将修正值应用于加工下一个工件,确保工件质量稳定。
武汉华中数控以“AI赋能五轴引领复合升级”为主题参展。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采用创新架构,赋予机床动态感知与决策能力,应用于汽车制造、重点领域、3C产品制造等行业。
趋势七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节能化与绿色化
“绿色制造”已成为全球机床企业的核心战略。在“双碳”目标与欧盟碳关税政策倒逼下,行业正加速从能源消耗、材料损耗、工艺排放等全链条切入,推动机床设备向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方向升级。
马扎克在CIMT2025上展示的机床配备节能技术,可减少设备使用周期内的耗电量,以此减少CO2的排放量,如VARIAXIS i-600 NEO可减少49.7%电力消耗、VARIAXIS C-700可减少39.3%电力消耗等。
汇专在CIMT2025正式发布双超声绿色复材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双超声系统”,指兼具超声切割与铣削功能;“双绿色系统”,指可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或低温冷风功能二选一。该加工中心可以一机兼顾蜂窝、碳纤维、预制体、凯夫拉、泡沫、PBO纤维、玻璃纤维等多种复合材料的高效、高质、环保加工,实现多功能应用。
趋势八
从“单机交付”到“交钥匙工程”
在本次展会上,有多家厂商展示了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即交钥匙服务模式,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效、柔性、零缺陷生产的迫切需求。这一趋势不仅降低了企业技术门槛,更通过标准化模块与定制化方案的结合,推动制造业向即插即用、零调试的智能化工厂迈进。
马扎克在CIMT2025上展示了众多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如柔性自动线、关节机器人自动线等。柔性自动线是在马扎克在标准FMS线的基础上,增加拆垛单元,配置视觉识别及RIFD功能,实现卧式加工中心柔性线的自动上下料。机器人模式的柔性系统,可以适配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车削中心,配置在线测量及线内清洗功能,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牧野展示了固定式机器人自动化单元JA6+Slim5n。单元化的自动线体,固定式机器人为加工中心进行上下料。可根据产能灵活地复制,应对市场变化。采用立卧组合的方式,在保证产品精度和节拍的同时可有效节约投资成本。
北京精雕JDGR400T自动化产线是由两台JDGR400T、一套JDFMS150ST自动供料系统和北京精雕自产机器人地轨构成,在实现机内自动化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工件上机、加工、下机的全过程自动化加工,下机即是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