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什么技术能被国外牢牢封锁,让我国科研人员苦苦钻研?2023年10月21日,在桂林市临桂区宝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个"庞然大物"的亮相打破了这一僵局。
它就是我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液压机,竟蕴藏着改变行业格局的巨大能量?
这台由南方科技大学和桂林桂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大国重器",不仅打破了德国、日本的技术垄断,更标志着我国在高温高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五年攻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
"制造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这样的高科技装置,通常需要向德国、日本和美国寻求技术支持,不过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国外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桂冶总裁卿毅春道出了研发初期的艰难处境。
这项研发工作始于2018年,由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赵予生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研发之初,团队只有设备的概念模型,并无详细的设计方案。桂冶虽有近40年的高温高压装备制造经验,被誉为"镇守中国南大门的第一品牌",但面对这一全新挑战,同样无从下手。
在面对诸多挑战的时候,研发团队成员在探索的过程中,一直奋力向前。他们画图纸,把结构整理清楚,对生产零部件进行测试……一个个难题慢慢被解决了。在研发阶段,赵予生亲自参与工作,从结构优化,到性能稳定,从生产工艺,到外观尺寸;就连像一颗螺丝该往哪个方向拧更科学,像这样的小细节,他都会不停地追问,并且做到深思熟虑。
桂冶六面顶液压机控制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龙雷明,负责液压站及其配套电控系统的研发。他回忆道:"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与常规的六面顶液压机有很大差异,液压站的设计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方案,只能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冥思苦想。"
经过5年的艰苦攻关,这台"中国首台"终于在2023年10月21日正式下线,并于2024年初成功交付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技术突破:超越想象的性能参数
这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究竟有多厉害呢?它运行的时候,最高压强,能达到20吉帕,最高温度,能达到2400摄氏度。它可以还原地球内部,数百公里深的极端状况,还为科学家研究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会。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在合金材料选型、高精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控传感智能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这些创新不仅解决了设备的核心技术难题,更使得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领跑的跨越。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朱金龙表示:"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的研发成功,是我国超硬材料行业近30年来最重大的技术突破,是我国首台能同时产生超高压、高温、偏应力的大科学装置。"
国际对比:中国制造的崛起
目前全球仅有德国、日本和中国能够制造这类高端装备。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我国自主研发的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在性能指标上毫不逊色:
这台设备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更为我国在新材料表征、油气资源开采(可燃冰、页岩气)、碳中和(CO2地质封存)、渗流力学、岩石力学、地震模拟、地质勘探等国家重大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咨询:135 2207 9385
未来展望:从"追赶者"到"引领者"
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顺利地研发出来,并且获得了成果,这显示出我国在高端科研装备领域,已然走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且我们得清楚地明白,在许多尖端科技行业中,中国还处于追赶的态势之下。这台“大国重器”,突然展现在公众眼前,既是对先前技术积累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科技创新的期许。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像南方科技大学以及桂林桂冶这样的科研团队,能够勇于去挑战“卡脖子”技术,不断地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而且这样的话,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将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其实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进而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你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还有哪些"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我们又该如何加快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步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2024年版):收录了中文期刊2022种和英文期刊196种,共计2218种,是了解中国科技领域核心期刊的重要资源
2、《中国科技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悠久历史,以及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中心的成就。
3、《中国科技70年:重大科技成就一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发展之路,以及重大科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