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机床发展史5—美日之间的机床专利之战(上世纪60年代)
原创 机床小K
从传统的车床到带有刀库计算机控制的铣削加工中心,这个跨越需要解决2个问题,一个是NC系统,第二个是ATC刀库,一个是大脑,一个是心脏。今天我们来说说ATC刀库,美日之间的专利战。
1958年,美国K&T公司发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 (ATC) 的数控机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控加工中心。
在1964 年日本的MC与美国的MC之间的技术差距很明显。美国K&T 公司的ATC换刀时间只要5秒种,而日本第一台国产加工中心换刀用了30秒。 差异非常明显,日本的机床厂家急需要拥有自己的ATC系统。市场的需求引发了机床制造商之间的竞争。
由于美国K&T公司已经在日本提交了专利申请,因此日本国内公司被限制模仿他们的产品,以免侵犯该公司专利权。 在 ATC 专利问题上, 这种困难的背景下,一家大型机床制造商发起了开发ATC 的竞赛,然而设计出来的ATC 结构非常复杂,存在运行不稳定、转速慢和生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日本各机床厂家的急需要开发一种不会侵犯美国K&T公司的ATC刀库。
小编看到这里,就感叹国内至今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多差,当时日本业界也在反思,如果我们一直抄袭下去,会遇到不少欧美的官司,且最先进的机床也不敢在日本展出和售卖。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机床发展路径就和日本不一样了。
牧野在在第 3 届展会上展出领先于其他公司开发的MC (MCP-70)。虽然K&T公司和其他几家本土机床制造商合作,在日本国内已经先于牧野推出了商业化的数控加工中心,但只有牧野严格意义上来说制造了日本第一台自己的MC。
日本制造商在连接机床和数控设备方面的技术能力各玩各的。专注于数控机床开发政策的日本机床工业协会认为,有必要消除这些发展的障碍。日本的工作机械工业会就开始着手相关的政策来协调和管控机床的发展战略。这点国内的协会,基本就没有像日本这样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当然日本的各类行业协会是各行业企业自发的,民间的,兼职的,不是衙门当班拿钱的。
美国机床制造商,利用持有ATC基本专利的优势,和东芝建立了合资企业,进军日本市场。在这些背景中,为了不与ATC的专利相关冲突,其他机床商进行了艰苦的开发。因此,MC 在日本的开发设计了一种独特的 ATC 机制,该ATC刀库未包含在专利中。
通过日本各家机床企业的努力,先后有牧野,新日本工机,池贝等等都出口了加工中心到欧美国家,避开了专利问题,通过十年不到的时间一举打败了美国K&T公司的技术垄断。
下图我们能明显的看到远洲和日历开发的刀库区别与使用了美国K&T公司专利的刀库。
日本机床在战后刚开始的那些年,也和今天的中国一样,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美国的设备,因为他们换刀快,故障率,精度方面都优于日本机。但是随着日本各家机床制造商,日本的工作机械工业会的努力不断的贴近市场不断地改善产品,最终获得本国客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