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国未来的护城河——制造业,不是谁都能跨越的!
2022-07-04 10:29:12

    俄罗斯最近心情不错,仗打了四个月,拿下了4个州,石油天然气大卖了930亿欧元,远超去年,卢布也大幅升值到56,成了今年全球最强货币。稳住阵脚的俄罗斯,开始在天然气上主动反击:北溪1号线输气量减少60%;土耳其线年度检修1周,至于检修完能不能正常工作,那就要看心情了;而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这几个,不肯用卢布付账的,直接被断供。

    俄罗斯是想用高通胀逼欧美收手,结束俄乌战争。美国通胀的情况,大伙比较清楚,就不多说了,只补充一点,他们其实也买了不少俄油,现在要制裁俄罗斯,油价就会一直涨,目前已经到8.8元/升,今年几乎翻了个倍。欧洲这边要命的是天然气,目前是9.75元/立方,但现在还是夏天,到了冬天不知道会涨到多钱,英国、西班牙、比利时的老百姓已经受不了了,几万、十几万人的抗议活动轮番上场。

    可见,俄罗斯反击的效果还可以,但问题是能源大国有十几个,俄罗斯为啥敢用能源卡欧美脖子?美国可是拍着胸脯,给欧洲小兄弟打过包票。


1缺口太大,生产不出来
    谁拍胸脯也没用,欧洲能源的缺口实在太大了!俄罗斯石油出口占世界的11%,天然气出口占18%,其中大多数都卖给了欧洲,2021年欧洲从俄进口了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想制裁俄罗斯,就得补上这个缺口,美国使出吃奶的劲,也就从国内挤出150亿立方,只有缺口的10%。结果就是制裁喊了3个月,一算账,发现欧洲从俄罗斯买的能源几乎没少,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工厂要开工、老百姓要开车、要点火做饭,一刻都停不下来。

     美国最初的想法是掐断俄油俄气,让中东大户们补缺口,但问题是美国前些年搞页岩油,早把沙特们得罪光了,现在油价好不容易又涨到100多美元,增产降油价这事,肯定不好谈,沙特、阿联酋甚至连拜登的电话都不接。石油大国就这么十几个,中东不接招,美国就只能去找伊朗和委内瑞拉,这哥俩是美帝常年的打压对象,谈起生意来气氛相当尴尬。

    不过谁和钱也没仇,只要不捆绑政治,这哥俩倒也愿意增产多赚点钱,但问题是挖油是个慢功夫,而且需要花大价钱买设备。就像委内瑞拉,本来几十年前的日产量就达到了300万桶,大多数还卖给了美国,可惜后来被美国制裁了,日产量掉到了50万桶,想恢复到以前水平,短期内是不可能了,就算是提高到200万桶,专家掐指一算,发现也得1000亿美元和10年时间。

      天然气的生产大致也差不多,投产前也需要大量投资,德国前一段找卡塔尔买气,卡塔尔储量世界第3,家里倒是不缺矿,但提了一个要求:合同必须签20年,还得先付钱。卡塔尔倒不是缺钱,合同搞这么多霸王条款,一方面确实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另外就是怕德国变心。欧洲近些年十分重视环保,德国更是其中的代表,不仅禁了火电、连核电也禁了,全国上下环保决心可见一斑,在去年的大选上,还选了绿党上台,听名字就是个环保爱好者。

     可见,也不能怪卡塔尔小心眼,设备一投下去就是几百亿美元,要是没过几年,德国不买单了,这些钱多半要打水漂。那是不是德国签个长约,付点定金就可以顺利开工了呢?没那么简单,天然气买卖里,还有跨不过去的硬槛!


2生产了,也运不过来
     天然气和石油都属于大宗商品,运输工作量很大,欧洲以前从俄罗斯买,距离近,主要是用管道运过来,又便宜损耗又小。欧洲现在要制裁俄罗斯,就是说以前靠管道运回来的油和气,今后全得用船运了!石油还好说,天然气可就麻烦了,需要专用的液化天然气船来运,大致长下图这样子。

     LNG就是液化天然气的意思,原理和平时用的煤气罐差不多,把天然气压缩成液体,不过看样子就知道了,把煤气罐做到这么大个,技术难度非常非常高。LNG船的核心技术基本在法国手中,可他们嫌造船利润太少,就把技术授权出去,坐收专利费,但就算有了技术,能造出LNG船的国家也没几个,韩国承接了大多数订单,市场占有率长期在90%以上。

     中国最近几年进步也很大,在法国专利的层层设防下,推出不少自有技术,去年抢下14艘LNG船订单,相当于16%的市场份额,今年再接再厉,第一季度就拿到了13艘订单。说了这么多行业动态,是想让大伙明白,这家伙不是想造就能造的,目前只有中韩在干,造船厂已经满负荷运转,订单排到了2026年,就算是开工了,造船还要个1、2年,等拿到手差不多要2028年了。

     欧洲的天然气是等米下锅的状态,搞不定的话,今年冬天都不知道咋过,能等五六年吗?大伙看出来了吧,俄罗斯能卡欧美脖子,并不是说非要垄断什么,只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样能达到效果:

1、产量大,别人补不了需求缺口。

2、投资大,未必有人出钱填坑。

3、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中国能不能找到类似的手段呢?


3中国防身术1:产量大
    大伙要明白一件事,我们现在聊的是“极端情况下中国怎么保护自己”,只不过从美帝近期的工作上看,他们一心想把事情往极端上推,咱们才不得不未雨绸缪。而参考上边的经验,中国能拿出来、产量大的东东,就得算“中国制造”了,也就是中国货。中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余的国家也不是没买中国货,多半是排不到第1名,但排第2、第3的可能性很大,可以说,中国货在世界的影响力,比俄油俄气要大得多。

    如果因为湾湾,美帝带着他的二三十个欧洲盟友制裁中国,我们也可以学俄罗斯,反制裁这些国家,要么拿人民币来买中国商品,要么就别买。事情一旦到了这一步,中国碰到的困难,可能是“出口突然出现30%的下跌”,美国的欧洲盟友们生活物资短缺、通胀搞不好会突破两位数。至于美国自己,就没那么幸运了,中国拒收美元后,美国国内的通胀会上天!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在以前文章《美国会把RMB踢出结算系统吗》,详细聊过这事:美元虽然号称“石油美元”,但实际上每年石油交易量只有1-1.5万亿美元,而2021年中国的出口量就有3.4万亿美元,接近石油交易的3倍,所以,现在的美元应该叫“中国货美元”才对。

     一旦中国拒收美元,那本来准备买中国货的美元就没用了,那3.4万亿美元中,很大一部分会冲回美国,让他们国内物价暴涨。也就是说,中国的反制对美国的盟友们来说,是物资短缺,对美帝来说是物资短缺+金融失控的双重暴击。制裁和反制裁就是瞪眼睛,对双方的伤害都很大,就看谁先忍不住眨眼睛!面对困难,中国能做的是:一边依托国内的内循环,咬牙坚持,另一边通过香港、越南、印尼等做转口贸易,绕过制裁,当然,还有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会照常买中国货,虽然他们购买力不强,但好在数量众多。不过美帝也没闲着,近几年忙活的制造业回流、产业链转移、搞新冷战,都是在减少对中国货的依赖,为最终撕破脸、全面摊牌做准备。那美国准备的怎么样?能躲过中国的反制一击吗?


4中国防身术2:投资大

    美国搞的制造业回流、产业转移和新冷战,都是热点问题,咱们之前几次写文聊过,今天刚好再借着卡脖子的话题,换个角度聊得透一点。石油、天然气之所以能卡住欧美,第二个原因是设备投资巨大,这钱从哪里出,就是个大问题。美国要想把制造业从中国拿走,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谁来掏钱投资?现在全球的中低端制造业,大头就是中国人在干,即便是印度、越南、印尼新开的工厂,主要也是中国资本,欧美日或印度越南自有资本,占比并不高。而且在工厂之外,还有个资金大坑在等着,那就是基础建设,电厂、公路、铁路数量不够,工厂依然没法好好干活。

     印度、越南的电力缺口很大,严重影响制造业的发展,下图就是越南电力的现状,可以发现:在电力需求只有总供应的56%时,就开始缺电、断电了,可见要么是电网覆盖不足,要么是设备老旧,无法正常工作。印度电力供应甚至更拉跨,国土面积大、电网的铺设和调配难度也更大,2012年7月,伦敦正在开奥运会,印度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断电事故,6.7亿人、二十多个小时没电用,那会儿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就那么干熬着。

     印度痛定思痛,之后花了不少钱建电厂,近些年有所好转,但去年还是闹出了电荒,电厂们拼命发电,不少电厂把库存的煤都烧光了,也不够用,小马拉大车的迹象很明显。而且,就算印度越南拼命补作业,命运也不完全属于他们!电力其实还有个大陷阱,本来是欧美给中国准备的,没想到中国真跨过去了,不过后边的印度、越南,和一大堆发展中国家却多半要掉坑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后发国家搞工业,能源是个大问题,核电倒是高大上,但非常贵;水电也不错,但得有高山大河,老天爷不赏饭那也没办法;至于风电、太阳能,除了中国能大规模应用,其他国家基本还在摸索。所以,性价比最高的就是烧煤发电,设备花钱不多,煤也便宜,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依赖煤电,中国的煤电比例一度超过70%。

      煤电好是好,就是有污染大的问题,前些年,欧美一直逼中国签碳排放,就是想掐死电力供应,要么给中国工业断粮,要么让我国买排放指标,不断被吸血。经过几年的潜心发展,一番斗智斗勇后,中国接住了欧美的飞刀,不仅承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还主动停建了燃煤电厂。

     中国这个大块头,要是不在前边顶雷,后边的印度、越南就麻烦了,越南扛不住压力,今年4月也宣布了停建燃煤电厂。看起来越南决心很大,紧跟中国的脚步,但问题是中国的重化工业、基础建设差不多搞完了,新能源和水电也开始接班,2022年煤电的发电量占比已经降到60%,装机容量比例也低于50%了。

     越南、印度的电力哪有这水平,今后只会凶多吉少,不是高价搞核电,就是买欧美的碳排放指标。大伙看出来了吧,成千上万种中国货能畅销全球,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工厂,成百上千的电厂、水电站、核电站、太阳能电场、风电场,此外还有528万公里的公路、超过100万座的桥梁和15万公里的铁路。这不计其数的工厂和基础设施,才撑得起中国这个级别的世界工厂,谁想搬走中国的制造业,请先掏钱,掏很多很多的钱,填了这些坑!


5中国防身术3:远水解不了近渴
     说实话,这些资金大坑根本没法填。从新中国建立,我们就开始勒紧裤腰带,不拿工资修路、挖水库;国家没钱,全国人民硬是从嘴巴抠出个工业家底;“两弹一星”也堪称是一个鸡蛋一个鸡蛋攒出来的。改开后,中国人民仍然吃苦耐劳,从拧螺丝、搞配套开始推进工业化,忍受高污染、高耗能,一点一点升级,才搞出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如今中国这一座座工厂、一条条路,哪个不是几亿、几十亿、几百亿投资建起来的,现在开开会、嘴皮子一碰,说搬走就搬走了吗?美帝2018年发起贸易战,想减少从中国买的商品,折腾几年后,进口量从2018年的4784亿美元,反而增长到5761亿,根本减不下去。

     也不是美国非要买中国货,鞋帽玩具他们早就去越南买了,但问题是成套设备、机电产品、化工医药离不开中国,2021年美国从中国买的机电产品,就有3491亿美元、增长了26%。成套设备、机电、化工行业的产业链长,想从中国搬走一个产品,那重建上下游的一系列产业,得花多久才建得起来?所以,不仅是美帝头疼,欧洲那些想摆脱中国的国家,也一样非常头疼,德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专家早就呼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可惜作用不大,今年4月,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出现了暴涨,这可是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很惊讶,疫情和交通中断,竟然也挡不住进口的热情……德国进口暴涨,主要是化工产品涨了6倍,这应该是中国化工的产业链在发挥作用,道理也不复杂,刚好俄乌战争就有个例子,大家一听就明白产业链的好处,看懂“啥叫远水解不了近渴”!生产芯片需要一种叫氖气的原材料,全球的氖气主要就是俄乌在生产,他俩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8%,不过现在俄军拿下了乌东,如果再拿下敖德萨的话,就会垄断全部的氖气供应。那欧美和俄罗斯不对付,赶紧建个厂、生产氖气行不行?不行。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氖气其实是炼钢的副产品,经过收集提纯,变成纯度很高的工业氖气,马里乌波尔钢铁厂是欧洲最大的钢铁厂,也是世界最大的氖气生产商,因为是副产品,成本很低,如果单独建厂的话,成本会高到天上,生产出来也没人要。这就是产业链完整的威力,中间产品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成本才能做到最低。现在,中国工业体系已经进化到复杂的网状结构,钢铁、有色、成套设备、机电设备、石化、化工、医药、化肥等等,这个名单还可以列下去很长。

     总之,我国的制造业早不是一家家孤立的工厂,一咬牙就能搬走,想和中国竞争,先要拿大价钱砸进去,还得花大量时间搞上下游。正是有资金、时间这两大护城河,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在稳步前进:2020年有疫情,全国几乎静止了1个多月,即使如此,中国当年的出口还是增长了4%;2021年更不得了,出口暴涨29%,这可是在历史记录上,暴涨了近三分之一,实在吓人,搞得下半年我们主动拉了闸,踩了一脚刹车。2022年,上海疫情连带长三角,影响很大,但出口仍然在涨,前5个月的出口继续增长了13.5%,更夸张的是贸易顺差2900亿美元,暴涨了51%。

     要知道,今年日本配合美国搞金融战,操纵日元暴跌,带着韩元、印度卢比、越南盾一起跌,简直重演了“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先不说金融战,光货币大跌就会形成商品大甩卖,按说会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但中国出口不仅没跌,还赚回了大把真金白银。只能说中国货吸引力太强,快成刚需了!


6终极破局大招
     石油天然气是刚需比较好理解,而我们把中国货能做成刚需,会大大增加博弈能力,这次俄乌战争,俄罗斯做了美元脱钩,本来是被迫的,但依托石油天然气的刚需,卢布非常坚挺,国内的经济运行也算健康。这对我国启发很大,我们全篇在讨论怎么防身,怎么反制美帝,说了那么多,但实际上“瓦解美元霸权”才是终极破局的大招。

     美国能无限印钞撒钱,3亿多人不干活,躺在家里吃喝好几年……凭的就是美元霸权,十个苹果公司也赶不上一台美元印钞机。既然中国货越来越刚需,那我们也可以依托中国货,推进一下人民币结算,挖挖美元霸权的墙角。6月20日,中国开始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商用RMB结算。

     前些年,我国也推过一段RMB的国际化,不过在美国启动贸易战后,我们就收缩了防线,把金融安全放在第一位,RMB国际化的工作转入低谷。现在中国货越来越强,俄罗斯的去美元做得也不错,中国确实可以在部分领域,拿出一部分商品,推进RMB的结算。跨境电商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队伍,战斗力很强,能让中国货在欧美国家内部大卖,希望他们能在RMB结算上开一个好头。中国没有用原材料硬卡欧美脖子,但不代表我国没有强力手段!

     虽然,中国没打算非要卡谁的脖子,但如果有人拉帮结派来找事,那我们的反制,也绝不满足于击败一个舰队、战胜一个行业,而是要从根子上打断霸权的根基。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